觀點 | 董占軍:從工藝美術到交叉學科——百年中國設計教育發展歷史分期
時間:2024-02-25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397 分享:
近代以來,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中國設計經歷了從最初模仿西方范式,到獨立探索本土設計體系的過程。因社會政治、經濟政策、文化觀念的變化,以及生產手段、生活方式的變遷,一方面中國設計發展內置于相關環境條件中,設計基本概念的理解與闡述、設計風格與觀念的嬗變、工業企業與設計產業的多元發展等歷史事實異常豐富;另一方面,也在近代設計教育體系及模式的演進中逐步深化,與學科設置、專業建構、課程相關的嘗試及探討,體現了學界對中國傳統工藝近代轉型的應對,對圖案、設計等外來概念的理解與重構。中國傳統工藝與技術的傳承以師徒、父兄間的口傳心授為主,對血緣、業緣關系的依附明顯。正如《國語·齊語》載“工匠之子莫不繼事”,強調的就是工匠世襲家傳的特點。這一局面直到近代才開始出現轉變,如果從《癸卯學制》算起,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經過百余年發展,在不斷調整優化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的探索中,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教育體系。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學科專業目錄不斷調整變化,與設計相關的內容變化尤為明顯,名稱的變化其本質在于“設計”內涵與外延的變化。這種變化,一方面在于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上的獨特性,決定著中國設計在社會生產與社會需求實踐中的不斷變化和演進;另一方面,也在于設計學界理論研究的推進。在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中,中國設計學界立足建立中國特色設計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學關聯的學科概念,如柳冠中立足“人”“事”“物”三種關聯提出“事理學”理論、潘魯生提出“中華傳統造物藝術體系”、鄒其昌團隊提出“中華考工學”概念、吳海燕團隊提出“東方設計學”等,都為中國設計學體系的變化、專業目錄的調整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總之,設計學科專業目錄的變化,體現了不同階段設計概念、設計內涵的演變與發展,厘清這些概念的演變與邏輯關系,以及“大設計”的內涵與外延,是百年中國設計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礎。截至2021年,我國設計類專業在校總人數已逾百萬,培養規模居世界之首。學界一般把百年中國設計教育的探索進程分為五個時期。
一、第一階段是清末至新中國成立之前: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的分科與發展
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①(《癸卯學制》),此為中國近代史首次正式頒布并在全國范圍內實際推行的學制,對中國教育的現代化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其中包含《藝徒學堂章程》《中等農工商實業學堂章程》《高等農工商實業學堂章程》等大量與工藝教育相關的內容,并借鑒日本學制將圖畫、音樂等設置為“隨意科目”(即選修課)。隨著這一新學制的頒布及實施,新式學堂開始在國內興起,這些新式學堂中普遍包含的工藝科、圖畫科、圖畫手工科等,可以認為是中國設計學科的萌發。如1906年,中國第一所開設藝術教育專業的院校兩江師范學堂于南京正式成立。學堂創設了中國高等學校第一個圖畫手工科,此外還添設了音樂副科。圖畫手工科主科為圖畫科和手工科,圖畫科設置用器畫、圖案等課程,手工科主要設置刺繡、木工等各種工藝美術課程。1912年,在新式學堂的圖案手工科教學實踐基礎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暫行課程之標準》,增加“圖畫、手工和唱歌”等科目。同年,公布《專門學校令》和《大學令》。其中《專門學校令》規定專門學校分“法政、醫學、藥學、農業、工業、商業、美術、音樂、商船、外國語”②等科類。《大學令》規定大學分“文科、理科、法科、商科、醫科、農科和工科”③七大科類。1913年公布的《大學規程》,將《大學令》進行再分類,在原來七大類的基礎上細化為38個學科門類。此后,在實業救國、美育救國和文教興國等思想的影響下,當時的中華民國逐漸建立起一批專門美術學校,手工科、圖畫手工科等逐漸統一為圖案科。國內對圖案學科的認識不斷加深,圖案設計的教育實踐不斷推進,圖案科教學逐漸成為我國設計學科的雛形,以圖案、實用美術教育為目標的學校教育成為當代大學設計教育的前身。
二、第二階段是1949年至1978年:工藝美術為主體的設計教育一元格局
新中國高等工藝美術院校的工藝美術教育,在民國時期圖案、實用美術教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1949至1953年,出于滿足國家計劃經濟對工藝美術人才的需求,從國家層面對工藝美術教育進行統一調配,在相關院校調整成立實用美術系。如1950年中央美術學院設置實用美術系,開設陶瓷、染織、裝潢三個專業。1954年,《高等學校專業分類設置(草案)》頒布,在“教育部門”之“師范院校專業類”下設“圖畫及制圖”,在“音樂藝術部門”之“美術藝術類”下設“實用美術”④。這一學科目錄的頒布,進一步明確了工藝美術教育對社會人才需求的適應性。在這一學科目錄引導下,工藝美術教育開始了獨立于美術教育的分科建制進程。1956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基礎上,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置染織美術、陶瓷美術、裝潢設計、室內裝飾四個系。西安美術學院(1957年)、廣州美術學院(1958年)、浙江美術學院(1958年)、四川美術學院(1959年)、南京藝術學院(1959年)等相繼成立“工藝美術系”⑤。這一階段工藝美術教育,對接手工藝產品出口、新中國形象設計、日用產品改良與提升等迫切現實需求,教學內容傾向于工藝技術、裝飾手法的訓練與強化,帶有明確的應用性。工藝美術人才在國家形象設計、國慶十大工程裝飾設計、日用產品設計、出口創匯產品設計等設計任務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1963年,《高等學校通用專業目錄》頒布,其“藝術部分”包括音樂、美術、工藝美術、戲劇、戲曲、電影等。其中“工藝美術”包括染織美術、陶瓷美術、裝潢美術、建筑裝飾美術、漆器美術、工業品美術、印刷工藝,“戲曲”中還包含“戲曲舞臺美術設計”,“電影”中還包含“電影美術設計”,仍舊延續了工藝美術對接出口創匯、日用品生產等現實需求進行人才培養的思路。
三、第三階段1978年至1998年:工藝美術為主向多元化設計教育發展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借鑒西方以包豪斯為代表的教學體系與觀念,成為設計教育多元化的重要路徑。1929年陳之佛先生曾于原《東方雜志》上發表了《現代表現派之美術工藝》一文,系統介紹包豪斯的設計教育,但并未在中國設計教育中付諸實施。改革開放后,隨著德國包豪斯教育模式、課程與內容的系統傳入,以及國內學科專業目錄的多次調整,中國設計教育開始多元化發展。廣州美術學院的設計教學實驗具有時代典型性。彼時廣州處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對廣州美術學院的設計教學產生巨大影響。廣州美術學院在1978年恢復建制后,將日本和中國香港地區的設計教育體系引入內地,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實驗教學,并在全國美術院校巡回教學,開創了中國設計教育的新局面。隨后,無錫輕工業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紛紛開展以“三大構成”為突破的基礎課教學改革。工藝美術教育開始向現代設計教育轉變⑥。
1982年4月16至28日,全國高等院校工藝美術教育座談(“西山會議”),以輕紡工業、日用品工藝化、工藝品日用化為中心,展開對工藝美術教育的討論,進一步加速了工藝美術教育向現代設計教育的轉化。會后各地院校更多地開始了工藝美術專業設置、教學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如1983年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開設“工業造型設計專業”,并于1984年邀請日本藝術設計家朝倉直巳(あさくらなおみ,1929-2003)⑦舉辦兩期“三大構成”課專題培訓。至1995年,據在昆明召開的全國工業設計教育會議不完全統計,已有100余所高校開設工業設計專業。
基于設計教育的實踐探索,以及對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工藝美術等內涵及外延的認知,這一階段我國先后進行了4次學科目錄的對應性調整。1984年,《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頒布,第二部分“試辦專業目錄”的“試06”為“工業造型設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⑧、湖南大學⑨、江南大學⑩、山東工藝美術學院⑪等院校,以此為依據開設“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專業。1987年,《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頒布,其“藝術類”包括50個專業,與工藝美術及設計相關的專業有環境藝術設計、工業造型設計、染織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設計、漆藝、裝潢藝術、裝飾藝術設計、工藝美術歷史及理論、舞臺設計、燈光和音響設計、服裝和化妝設計、戲曲舞臺美術設計、動畫和電影電視美術設計等15個⑫。1993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頒布,在“文學”門類(05)下設置“藝術類”(0504),其中與設計及工藝美術關聯的專業包括環境藝術設計、工藝美術設計、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舞臺設計、燈光設計、演出音響設計、服裝和化妝設計、動畫和電影電視美術設計等14個。“工學(08)”中“林業工程類”(0815)設置“室內設計與家具設計”(081505),“工業設計(080316)”取代原來“工業造型設計”列入“工學”“機械類”(0803),并可以授“工學或文學學士學位”,這也是時下設計學列入“交叉學科門類”⑬的基礎。
四、第四階段1998年至2011年:中國特色設計學科專業教育體系形成
1998年,新中國成立后第六次調整專業目錄,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教高[1998]8號)中,文學(05)門類下藝術類(0504)“藝術設計”(050408)取代了原來不同時期與工藝美術及設計關聯的眾多專業;設計類關聯的僅有藝術設計學(050407)、藝術設計、戲劇影視美術設計(050415)和動畫(050418)專業,但在工學門類中機械類下的“工業設計”(080304)保留,并在輕工紡織食品類(0814)中增加“服裝設計與工程”(081406),可以授“工學或文學學士學位”。其突出變化是以“藝術設計”取代“工藝美術”學科,原有的裝潢、環藝、裝幀、廣告、動畫、金工、陶藝、服裝、漆藝、纖維都納入“藝術設計”范疇。這一時期是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新美術教育的基礎上取得了長足發展。除了藝術院校外,綜合性大學、理工類院校也紛紛開設設計類專業、建立設計學院。截至1999年,中國大陸開設設計類專業的高校達到400余所,設計教育在傳統美術教育的基礎上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綜合大學和工科院校設計教育異軍突起,與專業藝術院校一起形成了設計教育的多元格局。
2011年,藝術學由一級學科上升到門類,藝術設計(設計藝術)成為藝術學門類下的設計學,學科交叉發展,逐漸形成中國特色設計學科專業教育體系。
五、第五階段2012年以后:設計學從交叉探索到獨立一級交叉學科
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創新的推進、商業模式的變化以及消費心理的需求變化等,逐步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設計學科體系,引領設計教育深度發展。
2011年頒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學位[2011]11號)、2012年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教高[2012]9號)在工學門類下設置交叉類一級學科(專業類),“藝術學”成為第13個學科門類,其下設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五個一級學科(專業類)⑭。設計學分為藝術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工藝美術、產品設計等專業方向,工藝美術重新出現在專業目錄中,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發展、設計需求的多樣擴展,學科目錄外的專業方向不斷擴展。截至2020年,設計學類專業已包括藝術設計學、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工藝美術、公共藝術、藝術與科技、數字媒體藝術、包裝設計、陶瓷藝術設計、新媒體藝術等⑮,另外,在工學門類的紡織類(0816)設置服裝設計與工程(081602),建筑類(0828)設置景觀設計(082803)、交叉類(0832)設置工業設計(083201)、數字媒體(083202)專業,可授工學與藝術學學位。同時還在工學機械類(0802)設置智能交互設計(080218T)、自動化類(0808)設置智能工程與創意設計(080808T)專業,授工學學位。2022年頒布《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學位[2022]15號),交叉學科成為第十四個學科門類。設計學關聯內容一分為三:設計史論納入藝術學門類下一級學科的藝術學(含音樂、舞蹈、戲劇與影視、戲曲與曲藝、美術與書法、設計等歷史、理論和評論研究),設計(1357)作為一級學科授予藝術學專業學位,設計學(1403)作為一級學科納入交叉學科門類,可授工學、藝術學學位。
設計教育由單一的藝術院校、工藝美術教育主導,向綜合性大學、理工類等院校多元方向發展,形成“多位一體”的設計教育體系。1982年,14所高校設置設計類專業(工藝美術),藝術類高校有11所,占79%;2001年,全國1166所高校,400多所開設設計類專業;2004年,全國600多所綜合類高校、30所藝術院校開設設計類專業;2012年,全國高校1917所中1412所開設設計類專業;2021年,全國高校3012所中1959所開設了設計類專業。2020年,全國藝術類學生在校生人數375.76萬,占在校高校學生數的10%,其中獨立建制藝術院校在校生21萬左右,占整個藝術類學生的5.6%左右。設計類相關專業開始不斷與文、理、工學科交互融通,衍生出一系列如動畫藝術、新媒體、設計管理、交互設計等新方向。2011年學科專業目錄調整,大設計、設計的交叉學科屬性得以體現,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風景園林則成為藝術學與工學交叉專業,屬于大設計范疇。工藝美術從藝術設計專業分離,成為設計學科的一部分。截至2022年,設置工藝美術類專業的本科院校共62所,其中綜合類大學11所,獨立建制藝術院校11所,規模上已經不是設計教育的主體。
2022年頒布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學位[2022]15號)中,交叉學科門類的設置,設計學科的設計史論、設計、設計學一分為三,使設計學科進入發展新階段。立足文化自信,服務國家戰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當代設計,設計服務民生,為人民而設計,成為設計學科的服務導向⑯。
百年中國設計經歷了從圖案、工藝美術到藝術設計、設計學(“事理學”“中華傳統造物藝術體系”等)的演變。或者說,中國設計學科屬性也從工藝美術為主的設計教育體系,轉向多學科交叉的教育體系⑰。相應的,中國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就經歷了手工業設計、機械設計、數字設計、人工智能設計,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國設計教育的百年發展,是國人在社會變遷和生活方式變化中,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近代轉型的應對與闡釋,對圖案、工業設計等現代設計觀念輸入與發展的接受與重構,本質上也是百年設計發展的進程。因此,研究百年設計教育,是深入了解和研究百年中國設計史變遷的重要內容,對百年中國設計的滄桑巨變,中國設計史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或者說,經典的史學研究視角下的百年中國設計史,是構成中國史學和學科專業史的重要部分,也是構建中國特色設計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董
占軍,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藝術教育雜志
(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
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