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牙雕廠集體制作,《象牙花卉圓雕萬古長青》,1960年,北京工美藝術館藏
高祥設計,趙麗平等集體制作,《翡翠花籃群芳攬勝》,高64.3厘米,寬42.3厘米,厚30厘米,中國工藝美術館藏
在制度建設方面,工藝美術首先順利地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結束了晚清民國工藝美術“小、散、亂”的生產運營方式,建立起了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系,提升了工藝美術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調動起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因生產關系的改變,加上我國工業化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工藝美術整體發展水平也水漲船高,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產力水平之高,新品之多,出口值之大,均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工藝美術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了工藝和文化上的優勢,不僅形成了不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也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其次,工藝美術順應了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在90年代初完成了全行業的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進行了調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工藝美術行業的人才流動和資源配置漸趨合理,工藝美術生產和創作抓住了90年代以來國內需求增長的新機遇,在20世紀末順利度過了經濟體制轉型期。最后,工藝美術在21世紀初順應了國際國內對傳統文化開展保護的新形勢,利用國內政策優勢,一方面大力發展產業經濟,另一方面自覺開展技藝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并且緊跟快速的城鎮化步伐,通過產業聚集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總之,在半個多世紀里,工藝美術的制度建設始終與社會主義各發展階段的目標和水平相一致,它作為國民經濟和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始終在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進中外文化交流水平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方面,工藝美術行業迎來了歷史從未出現過的技術民主化時代,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專業化、集體化生產勞動塑造了一代工藝美術新人。當思想保守的藝人成為新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中的一員時,其職業雄心已不同于往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他們不再保守技術秘密,樂于接受沒有
人身依附
的新型師徒關系,交流技藝或開展集體創作成為常態。隨著高等工藝美術院校、科研院所、中等工藝美術學校、職業教育、工人夜校、短訓班等多形式的、立體化的社會教育資源的形成,不僅有利于凝聚各方社會力量參與到工藝美術產品設計和工藝革新事業中來,也給年輕一代拓展了學習渠道,降低了學藝成才的風險和成本。全國各地工藝美術行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大好局面,不僅老藝人們發揮了傳幫帶的積極作用,年輕一代的工人們也抓住了巨大的成才機遇,他們在學習傳統技藝的同時,還普遍有機會接受學院美術教育的熏陶,形成現代審美意識和國際化視野。從總體上看,新中國工藝美術的人才質量要遠遠高于晚清民國時期。
新中國發展工業化的國家戰略推動了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建立起了較完善的工藝美術科學研究機制,這在歷史上是破天荒的。自50年代末起,全國各省、市陸續成立了專業性強的工藝美術研究所,規模企業內部也設立了相關研究室。在這些機構中,手藝人與科技人員、美術設計師合力開展技術攻關,各類發明得到鼓勵。隨著現代分析實驗和檢驗檢測技術在工藝美術生產中得到應用,歷史上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傳統工藝和配方得到科學認識,使得優化工藝流程,提高產能成為可能。新中國所取得的工藝進步極大地增強了各類工藝美術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隨著陶瓷胎釉配方被硅酸鹽技術數據化了,不斷更新換代的新式窯爐的出現朝著更環保、更低能耗、可控制性更強的目標在進行,這些革新舉措讓清末以來落后于列強的中國瓷業重新回到了被國際社會認可的高水平上。各種新式機械、新材料及表面處理技術在紡織、印染、漆器、家具、金屬工藝、雕刻等領域應用自如,產品新花色、新品種因此層出不窮,創造力得到大爆發。自1949年以來,工藝美術的發展始終伴隨了我國的工業化歷程,不過對工藝美術的工業化提升并沒有完全取消手工藝,而是采取了半手工半機械化的做法,在核心工藝環節盡量保留了手工藝,使得新中國的工藝美術生產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產能質量標準,從而保證了它的發展始終沒有被日新月異的時代甩在身后。
工藝美術在服務對象上明確了為人民服務的新觀念,其社會服務水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受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上提倡儉樸化、平民化,一些特種工藝美術如紅木家具、劇裝、寶玉石雕、牙雕、仿古刺繡、仿古漆器等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在完成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之后,國家及時調整了工藝美術發展方向,遵照“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藝方針,按照“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與生產原則,主動去適應國內外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重在美化生活。在數十年中,千千萬萬的工藝美術設計和創作人員不僅挖掘和繼承了56個民族的傳統意匠、手工技藝和歷史經典樣式,還融匯了變幻不定的國際時尚文化,創造了既具中華文化特色,又具有鮮明時代感的物美價廉的文化產品,贏得了歷史上最廣闊的市場。我國新中國工藝美術以其歷史悠久、技藝精湛、風格獨特、精美典雅而蜚聲中外。
新中國工藝美術的藝術創作繁榮昌盛,它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發揮了輿論宣傳和審美教育功能,傳播了主流價值觀,弘揚了中華審美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自50年代初期就逐步形成了工藝美術全行業開展創作的新風氣,尤其是優秀的設計和技藝人員認真學習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文藝創作理念,掙脫了傳統文人將相、才子佳人以及神佛古獸等古典藝術形象的束縛,敢于反映從新民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程中所經歷的重大事件,到生活中去體驗和寫生,用材美和工巧塑造了有血有肉的革命歷史人物和社會主義新人形象,這種創作方向上的改變是劃時代的。因為數千年來,工藝美術創作從未有過自覺審視歷史、關照現實的能力,也從未出現過如此既剛健質樸、清新明快,又積極樂觀、昂揚奮進的審美潮流。這既非封建帝王和權貴趣味的反映,也非純粹外國消費者的審美折射,而是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審美理想的反映。工藝美術的創作作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門類所產生的代表性作品與歷史上任何時期留下來的經典作品相比,在技術和藝術上都毫不遜色,在主題思想上更是具有其極鮮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特征。
工藝美術創作中表現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識形態和審美格調,這始終是數十年的文化主流,同時,工藝美術作為實用美術和外向型經濟,它既需要持之以恒地把中國傳統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視作對外交流的重要資源,又需要及時地吸收融合國際時尚文化和現代藝術,因此,它在藝術上除了堅持政治性之外,還能兼容民族性和現代性。新中國工藝美術正是在調和政治與審美、實用與藝術、產業與事業、本土與外來、傳統與現代的諸多矛盾中不斷地向前發展,從而也在不同時期留下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跡。
新中國工藝美術七十五年不僅延續了中國手工藝文化幾千年來的燦爛輝煌,而且創造了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應有的文化高度。今天,我們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躍升期。工藝美術任重而道遠,未來發展要緊跟社會形勢,用精品力作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邱春林,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院設計學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出版專著《設計與文化》、《會通中西——晚明實學家王徵的設計與思想》、《話里話外話吉祥》、《圣徒與狂俠:凡高、徐渭比較研究》、《中國手工藝的文化變遷》、《美術教育詞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馮久和卷》、《汪寅仙卷》、《•呂堯臣卷》等。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 微 思想 邱春林
上述文字和圖片 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和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