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新湘,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講話精神,眾多非遺項目在努力創新產品不斷融入現代生活的同時,積極探索更豐富多元的保護方式,其中與科技的結合,為非遺插上了翅膀,讓古老的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光彩,呈現全新的時代潮感,涵養更加豐厚的文化自信。
以湘繡為例:“非遺+科技”的保護利用方式,讓湘繡傳統文化換發青春活力,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湘繡,感受到非遺的魅力。湘繡在研發、生產、銷售、保護、展示、宣傳等多個環節都有與科技融合,研發環節,與工業設計、納米材料、輕科技相結合,刺繡指紋筆記本、充電寶、藍牙音響等系列產品讓人耳目一新,獲得德國紅點獎;生產環節,率先定制了條碼管理軟件,正在研究開發AI虛擬材質的運用轉化,升級實現生產數字化管理服務和數字化營銷綜合服務平臺,更全面廣泛深入地與互聯網對接;銷售環節,開展云游博物館、慢直播、慕課制作、短視頻、私域流量建設、影視動漫等方式引流累計500萬人次;在保護利用和展示宣傳方面,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數字NFT、制作數字產品、游戲動漫跨界實現湘繡非遺在數字化領域的轉化,打造“智慧”博物館、移動博物館、云上博物館,利用數字化技術采集湘繡文物圖像,搶救性保護記錄湘繡針法技藝,通過VR、AR等技術同步展覽,沉浸式展現湘繡的歷史發展和精湛技藝,讓湘繡非遺影像“活現”眼前。
傳統文化與科技,非遺與科技融合的方式也不斷創新,沉浸式、3D視覺、數字虛擬IP、人機交互等,借助數字科技的力量,科技賦能非遺,為非遺創新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為此建議:
一是要加強政策扶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文化內容形態進行創新和轉化,創造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數字文化產品,加強政策扶持,由國家文旅部門牽頭,專門制定文化+科技扶持政策;用數字技術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文化+科技,非遺+科技。提升數字文化產品吸引力,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二是要加強資金引導。對非遺+科技的項目給予資金引導,要堅持價值導向和技術賦能,打造具有權威性的文化數字平臺進一步加強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培育文化內容生產全流程數字化數據化模式,不斷提升數字文化產業競爭力。
三是要注重強鏈補鏈。著力提升文化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現代化水平,引導產業鏈上下以全新的方式手段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鼓勵高等院校學生將藝術設計、非遺保護與數字技術結合,培養非遺科技研發和創作人才,構建非遺發展人才鏈。
四是要激活創新動能。主流媒體、新媒體要加大對非遺科技的挖掘、宣傳和推廣,引導文化、文創、藝術等組織和機構開展科技非遺創新,讓非遺科技不再是探索、研究,而是讓創意和設計落地,在傳統文化展示中融入聲音、圖片、動畫、影視等多種現代媒體元素,使文化內容可視化、形象化,便于群眾理解、感知,真正實現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實現數字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融合與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數字媒體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優勢,通過矩陣傳播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